干燥設備在探索干燥技術的新型發展道路時,必須對能效、環保以及產品的質量進行綜合考慮,以求得全面、協調和可持續地發展。要實施高效與綠色干燥的發展戰略,首先要走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,變單一粗放型干燥為組合、智能型干燥。
現在人們對于環境的重視程度已經大到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,要想干燥設備行業發展得更長遠的話,那么環境保護方面是必不可少的,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。我們通過改造干燥。 中、小型立式容器混合機,在其他國家多數已標準化。轉速為300-360rmin,電機功率大約為0.4-15kw的范圍、用皮帶或齒輪一級減速。 對于立式容器大型混合機械的混合器直徑一般都很大,所傳遞的扭矩很大,而且在減速機的齒輪制造上以及隨著軸及槳葉的大型化,而使軸承、軸封裝置的制造等均受到限制。因而大型立式容器混合機械的標準化是比較困難的。只有根據使用條件來設計是比較經濟的。
滾筒干燥設備的主要型式(二)雙筒型滾筒干燥設備 雙筒型干燥設備雙筒型干燥設備由同一套減速傳動裝置,經相同模數和齒數的一對齒輪嚙合,使兩組相同直徑的滾筒相對轉動。根據布膜位置的不同,分為對滾式和同槽式兩類。圖1-3為對滾式干燥設備。料液存于兩組滾筒中部的凹槽區域內,四周設置的堰板擋料。兩筒筒體的間隙,由一對節圓直徑與筒體外徑一致或相近的嚙合齒輪控制,一般在0.5-1mm范圍,不允許料液泄漏。對滾的轉動方向,可根據料液的狀況和裝置布置的要求確定。滾筒轉動時咬入角位于料液端時,料膜的厚度則由兩筒之間的間隙控制;咬入角若處于反向時,兩筒的筒壁上料膜厚度,由設置在筒體長度方向上的堰板與筒體之間的間隙控制。對滾式干燥設備適用于有沉淀的泥漿狀物料或粘度較大物料的干燥。 圖1-4為底部進料的同槽式雙滾筒干燥設備。兩組滾筒之間的間隙較大,相對嚙合的齒輪之節圓直徑大于筒體外徑。成膜時,兩筒在同一料槽中浸液布膜,相對轉動,互不干擾。適用于溶液、乳濁液等物料干燥。 雙筒型干燥設備的筒體直徑較小,一般為0.5-1.0m;長徑比(L/D)為1.5-2(范圍。傳動功率接近于單滾筒的兩倍;轉速、筒內蒸汽壓力等操作條件與單滾筒設計相同。出料方式可根據進料位置而定:上部進料,由料堰控制膜厚的對滾筒,可在干燥設備底部的中間位置,設置一臺螺旋輸送最后干燥設備,集中出料。下部進料的雙滾筒干燥設備和由雙筒間隙控制的對滾式干燥設備,則分別在兩組滾筒的側面,單獨設置最后干燥設備進行出料。采用負壓操作的雙筒型干燥設備(見圖1-5),雙筒置于全密閉罩內,結構較復雜,出料方式則采取儲斗料封的型式而間隙出料。這類干燥設備,一般用于回收價值較高的溶劑蒸氣中,操作流程見圖1.6。